景點介紹-colatour 國外旅遊

景點介紹

D1

樟之細路

台灣的西北部山麓地帶,早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巴宰族,與賽夏、泰雅等族群的居住地,自漢人入墾以來,堆置土牛,畫界設隘,招募隘勇巡防。隨著移民日增,與對山區資源的需求,這條區隔不同族群的界線,逐漸往東側推移。三百年多來,這條帶狀邊境上的人民,不時上演著漢人越界拓墾、原漢衝突,和同屬漢人的閩客籍移民械鬥的事件。然而,為了生活與生存,仍舊有原住民與漢人進行物資交易,閩客移民共同組成墾號、銷售物產,客家人與平埔族合作開墾、採樟製腦、擔任隘丁,民亂之際合組義軍守護家園,客家人與原住民聯手反抗日本統治,日籍學者深入調查民族與山林資源,西方人士深入村落行醫與宣教等。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曾經遍佈腦寮、炭窯、茶園、果樹、竹林、梯田、礦場的山麓地帶,產業欣欣向榮,客家聚落亦成為此區域的主要人文風景。
 

飛鳳古道

百年古徑幾乎蕩然無存,不是被開發為公路就是成為當地農民的產業道路,僅剩下百齡亭到十六分山間部分路段仍保有舊時風貌,其仍保有清幽素雅的樣貌。短短兩公里多的路程,原始的樹林樣貌,也能讓走在上頭的人們感受到古人翻山越嶺、清幽素雅的心情。

渡南古道

古道全長600公尺,於鳳山溪南側,上至山腰順山勢而行,期間環境蔥鬱而原始,可遠眺關西市區及稻田,盡是原始的山林風貌跟茂密的植物,彎垂的麻竹林,像是迎接旅人的一道門讓訪客恍如步入另一個世界。

關西老街

新竹的關西鎮最初在18世紀被命名為美里莊。主要由客家族群構成人口,多以醃製鹹菜為經濟來源,因此後來有了《鹹菜甕》這個名字,到了日治時期又將名字改成和《鹹菜》音近的《關西》。歷經了清代、日治、國民政府時期,關西鎮其實留有許多歷史文化的軌跡。清代就建成的關西老街紅磚建築,觀光客較少,也不如大型觀光老街蓬勃,相較之下反而更值得細細品嘗,老街風韻猶存。

  • 關西老街非大型觀光老街,在此細細品嘗老建築之美及滿滿在地氣息。

羅屋書院

羅屋書院

羅氏一族於清朝時期來到此地拓墾,歷經兩百多年後達到今日的規模。至今聚落內仍保有傳統的水利設施、攔河堰、水圳、水車,也保有公廳,伯公等客家祭祀文化,而羅屋書院,此稱號是近幾年來地方文史工作者所給予的名稱,這座建築精美的客家三合院,更是家族重視教育的象徵,此處可以說是傳統客家社會的縮影。而今天所造訪的樟之細路渡南古道,就是上南片羅屋當時進出的主要道路。透過專人導覽帶您了解這保存良好的百年古厝的一磚一瓦及建築的細節。

舊關西分駐所

新竹縣內唯一警察衙署的縣定古蹟,落成迄今已近百年,入口大門處的三角山牆、門柱上的幾何圖案柱飾、興亞的建築樣式為日治時期所烙印下的殖民蹤跡,直到2017年前分駐所真還有警察在這裡辦公值勤,待搬遷後將規劃成為藝術空間來使用。

台灣最短中正路

通常一個地區的中正路是最熱鬧的、商業蓬勃發展之地,不過關西卻不太一樣,這裡的中正路曾經繁華興旺,因為大同路開通後發展較快而逐漸沒落,這裡稱為關西老街、石店子老街,是全台最短中正路,也通常一個地區的中正路是最熱鬧的、商業蓬勃發展之地,不過關西卻不太一樣,這裡的中正路曾經繁華興旺,因為大同路開通後發展較快而逐漸沒落,這裡稱為關西老街、石店子老街,是全台最短中正路,也有人笑稱是《全台灣最落後的中正路》。有人笑稱是《全台灣最落後的中正路》。

石店子69有機書店

以書換書的美好循環就在這裡體現,這是一間不賣書的書店!店主辛苦整理百年老屋,保留紅磚、土牆、小閣樓等舊味特徵,再親自利用回收木頭釘製書櫃、搬入二手書籍,打著書店的名號在老街裡開張,希望訪客透過交換閱讀的方式,來與書店碰撞出美好的日常。

  • 關西老街非大型觀光老街,在此細細品嘗老建築之美及滿滿在地氣息。

北埔老街

北埔老街

兩旁街屋為大正式的牌樓建築,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店家已重新改建,但是在廟宇前交接處,仍留有當時的舊貌建築,老街雖不長,短短100公尺內的歷史故事,確能讓人聽得津津樂道。老街上也有許多必吃美食,老街粄條、客家鹹豬肉、彭家粄糕、老街一口菜包、好豆味薑汁冰沙豆花。

客家擂茶體驗

客家擂茶體驗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普遍的禮節。體驗親手製作擂茶,綠茶、芝麻、南瓜子、花生、擂茶粉、米香等材料放在擂缽中,以擂棒研磨製成黏稠狀之後和熱水混合。